锚定农业强县建设目标

全面做优做强农业产业

文/姚俊峰

2023年10月30日 字数:3097 浏览量:

  近年来,武功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三农”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,把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的硬核支撑,挖掘特色优势,创新发展模式,大力调结构、扩规模,育龙头、创品牌,延链条、促升级,全力做大做优做强农业产业。
  坚持用“链条化”思维谋划
 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由“自由自发”向“科学引导”转变。
  ——立足优势明路径、定思路。武功地处秦岭北麓、渭河之滨、关中腹地,水资源供给丰富,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,整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评,2023年4月荣获陕西省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。特别是农耕历史悠久,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群众乐于发展农业,也勤于精耕细作。县委、县政府积极抢抓全省农业特色产业体系发展机遇,深入调研论证,因地制宜提出了具有武功特色的“3+X”农业特色产业体系,“3”即以猕猴桃为主的果业、奶山羊为

  主的畜牧业、大棚蔬菜为主的设施农业,“X”即以适合家庭经营特色品种为补充。
  ——科学规划调结构、优布局。成立农业产业工作领导小组,遴选聘请专家团队,高标准编制《武功县“十四五”特色产业发展规划》《武功县乡村产业发展规划》《武功县乡村振兴规划》,以及粮食和小麦良种、猕猴桃、奶山羊、设施农业等专项规划,坚持以长短结合、系统全面的规划体系指导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、布局优化。制定出台推进“农业强”《实施方案》,连年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大会战,系统部署粮食安全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任务,推进特色产业覆盖扩面、效益提升、规模集中、标准统一。
  ——整合资源稳投入、强保障。印发了《武功县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》,配套出台了《武功县特色产业奖补办法》《关于发展“五小产业”助力群众增收的通知》等一系列支持政策,年均投入涉农资金1.75亿元,累计发放小额信贷2.53亿元、互助资金协会贷款7200万元。针对性解决部分群众不会干、不敢干问题,建设后稷学堂,积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,开展试验示范和技术服务、技术培训,推广品种改良、设施农业栽培、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,提升农业发展技术支撑能力,全面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。每年投资6300万余元,大力推进设施农业、灌溉工程、生产路、高标准农田等建设,被评为“四好农村路”省级示范县,畅通了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。
  ——三产融合延链条、聚集群。聚焦高水平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贸易园,专班推进涉农产业链建设,全力招企业、建项目、强平台,吸引金沙河超大型粮食综合加工基地、秦牛智能农业装备研究院、鑫汉宝生物科技、天康生物等企业落地,园区标准化厂房和企业服务中心开始招商,全力做好“粮头食尾”“农头工尾”大文章,园区年产值突破20亿元。大力推动农旅融合,打造南可手织布、孔尹挂面、北韩麻花等农旅融合民俗专业村,举办七届油菜花旅游节、三届葵花旅游节,吸引游客296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.6亿元。
  坚持用“系统化”手段推进
 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由“扩面增量”向“提质增效”转变。
  ——电商拓销路。突出农产品上行,投资3.5亿元建成电商大厦,整合淘宝、京东、抖音等电商直播平台资源,建设西部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。建设西北电商小镇,吸引40多家物流公司、387家电商企业落户,培育年销售额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1家,让40多类3000多种农特产品搭上武功电商“快车”,打造西部最大的农副产品线上线下集散地。将专项扶持资金从1000万元提升到3000万元,鼓励支持建设产地预冷、仓储保鲜、冷藏运输等基础设施,推动物流配送村村覆盖、半日到达,建成镇村电商综合服务站点113个,引进阿里巴巴、京东等电商龙头建设产地仓、供应仓,农产品出村进城能力不断增强。2022年全县电商销售额55.06亿元,县域农产品电商销售额排名西部第一,推进农产品流通现代化工作受到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表彰。
  ——品牌增价值。坚持借力借智借势,制定《关于策划包装武功县农副产品公用品牌》相关文件,系统打出聘请专业团队策划、一线城市专题推介、专家网红背书代言等“组合拳”,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品牌创建,精心打造的“武功猕猴桃”区域公用品牌,估值已超过10亿元。持续扩大中华农耕源品牌影响力,加快实施建设后稷教稼台暨中华农耕文化源博物馆。大力支持镇村、企业培育“土特产”品牌,“馨绣”刺绣成为全国乡土特色品牌,西域美农、“倪家”锅盔、普集烧鸡、苏绘手织布和“米豆儿”大瓜子等20多个品牌享誉省内外,有效提升了农副特产品的附加值。
  ——科技强赋能。抢抓“杨武周”组团发展机遇,深化与中科院、西农大、杨职院等科研院所协作,聘请雷玉山、曹斌云等专家教授支持指导,成立县级“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”,引进西农大13名高素质人才挂职,建立专家人才工作站3个,建设小麦良种繁育和原种基地、后稷学堂、奶山羊良种繁育中心等40多个研学基地,培育推广太香猪、小麦良种西纯709和猕猴桃金玉、瑞玉、璞玉等新品种,蛋鸡科技新双创研究院成为科技部种养循环示范项目,吸引阿里集团全国唯一即食猕猴桃数字化研发中心落户。整合县内种养等方面人才,组建了200多人的产业技术服务110指挥中心,下设技术服务分队5个,分类别提供技术服务。制定加快数字乡村发展《三年行动规划》,实施蔬菜专业合作社“5G+物联网”生产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项目等20多个,陕果集团武功县有机猕猴桃产业示范园生产智能化管理被评为2022年陕西省数字乡村建设优秀成果和最佳实践案例。

  坚持用“全要素”理念保障
 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由“独角戏”到“大合唱”转变。
  ——以粮食生产稳民心、守底线。坚持把粮食生产摆在农业产业发展优先位置,突出保数量、提质量、管用途,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安全责任制考核,坚决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、有效防止基本农田“非粮化”,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37.95万亩、吨粮田12.5万亩。坚持良田、良种、良机、良法相融合,大力推广小麦宽幅沟播和玉米增密度提单产两大集成技术,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7%,玉米和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450.9公斤、439.2公斤。着眼种粮群众丰产丰收,积极引导金沙河等县内粮食精深加工企业拉高粮食收购价每公斤7—8分钱,有力提升了群众种粮收入,增强了种粮对群众的吸引力,促进了粮食产业的稳定发展。
  ——在产业链上聚民心、激活力。坚持把群众镶嵌到产业链上,以群众获利激发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意愿和活力。全面推广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“合作社+农户”“合作社+市场”等模式,建立起“利益共享、风险共担、连心联利、共同发展”经营机制,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、产品、技术等生产要素参加集体经营、入股分红,全县720多家新型经营主体年均带动5万户农民户均增收3000元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、合作社规模化作用,大力推行农资与终端企业直接对接集中采购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模式,每亩粮食降低种植成本约160余元。持续开展农村集体经济“削薄培强”行动和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,集体经济组织“空壳村”全面清零,平均营收达到5万元。
  ——让优质环境赢民心、促发展。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,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“月观摩月评比”活动,村庄保洁和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覆盖率达到100%,北照、徐杨、马凤台、绿华等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、“美丽乡村·文明家园”建设示范点,以优质环境吸引340多名投资商、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发展。稳慎推进“三块地”改革,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,加强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建设,共流转土地26.5万亩,使农民“流转”的放心,经营主体运转顺畅。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,扎实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试点,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、合作社和创业群众开展“定制化”金融服务,全县合作社、龙头企业总数达到720多家,其中年经营收入100万以上的达到21家,50万元至100万元29家。